在中美貿易中,美方不斷采用各種方式打壓中國企業。最近,美國國會限制政府部門購買中國信息技術產品,這一做法,不僅受到中國商務部的嚴厲批評,也引起美國國內一些商會和行業組織的強烈反對。中方表示,美方應盡快摒棄這樣的做法,多做有利于中美互信和兩國關系發展的事。專家指出,美國濫用“國家安全”措施,將破壞中美正常貿易關系,不利于兩國在高技術產品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中國將積極采取應訴和反制措施。 以安全為由打壓中企 據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最近簽署的一個政府開支法案中,要求美國各政府機構考慮購買信息技術系統時,必須咨詢執法部門,并就“網絡間諜活動或破壞”的風險進行正式評估。評估必須包括“信息技術系統由中國擁有、主導或資助的一個或多個實體生產、制造或組裝相關的任何風險”。 該法案還規定,美國商務部、司法部、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國家科學基金會不得利用任何撥款采購由中國政府擁有、管理或資助的一個或多個機構生產或組裝的信息技術系統。 這項法案表面維護網絡安全,其實是要打壓中國企業以保護美國企業的利益。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教授蔡翠紅指出,該法案的出臺很可能直接導致中國相關企業無法參與到由該法案撥款所進行的政府采購招標中,而如果相關條款在美國政府采購中普遍應用,可能會進一步阻礙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擴大生產和發展合作的步伐。 隨著中國企業不斷成熟壯大,美國政府打壓中國企業的貿易保護行為越來越花樣翻新。蔡翠紅說,當技術、專利等商業理由都擋不住中國人,并很可能觸犯世貿組織非歧視性條款的情況下,國家安全就成了阻撓中國公司進入美國市場的貿易保護借口。 美科技公司反對限購 “美國這么做是占小便宜吃大虧!短期看保護了本國企業的利益,長遠看破壞了中美正常貿易關系,對世界經濟的復蘇也不利。”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本報記者說。 白明說,美國要求中國對其開放市場,卻又找借口限制中國產品進入美國,他們的做法對中國不公平,破壞了中美正常的貿易關系。如果中國進行反制,對在中國的美國企業也沒有好處。 當前世界經濟低迷,中美兩個大國本應團結協作共同振興世界經濟。白明指出,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增長急需正能量,這就需要中美合作,優勢互補,而不是像美國那樣一再破壞中美貿易關系。 美國自以為保護了本土企業利益,其實不盡然。最近,反對這一法案的美國游說組織美國商會和10個科技行業組織發布公開信,要求國會領袖確保未來的支出法案不會包含該條款內容。這些科技行業組織代表著包括惠普和英特爾在內的眾多大型美國科技公司。他們認為限購條款將影響其中國分公司和分包商對美出口IT設備。 中國不會任由打壓 面對美國的無理行為,中國不會聽之任之。白明說,中國逐漸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中美產業和貿易的重合面越來越大,過去中國沒有反制能力,現在反制能力越來越強。中國要表明自己的態度,積極采取應訴和反制措施,讓美國知道制裁中國企業會付出多大的成本,將產生什么樣的后果。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表示,這種濫用“國家安全”措施,不公平對待中國企業、對中國企業進行“有罪推定”的歧視性做法,既嚴重違背公平貿易原則,也嚴重損害中美互信,阻礙兩國在高技術產品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沈丹陽敦促美方切實采取措施,消除該法案涉華經貿內容對中美經貿關系造成的不利影響。 中國也有應訴的可能。蔡翠紅指出,世貿組織《政府采購協議》允許締約方出于保護安全的需要采取特定的針對供應商的限制條件,但美方法案針對所有來自中國的企業,而非經調查證明確實具有安全威脅的企業,因此有違世貿組織的精神和相關規則。中國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認為,中國有理由指明該法案所存在的問題,要求其盡快作出修正,并積極準備就此案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上訴。 |